在职硕士的知识行为分类和依据成因的道德性责任区分

发布时间:2022-05-16 15:07:58

“知识行为”作为知识诚信检测指标的设定,进一步提出知识行为检测的方法和诚信知识行为标准问题。在此首先对知识行为进行分类,因为类型不同,检测方法也不同。其次进行成因分析,根据成因对道德性后果的责任加以区分。

知识行为区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。外显知识行为肉眼可视,诸如看书、出勤、听课、发言、完成作业、抄袭;内隐知识行为,慧眼感知,诸如感知、记忆、想像、回忆、判断等纯粹意识性活动。

知识行为还要区分为诚信知识行为和不诚信知识行为。不诚信知识行为可区分为故意行为和无意识行为。外显行为大多属于故意行为。考场不好的行为行为属于故意的不诚信知识行为。故意的外显不诚信知识行为可以采用监考方法检视阻止。这种方法不具知识诚信德性德行涵养效能。抄袭这类不诚信知识行为属于故意行为,在阻止无效的情况卜要予以制裁。故意的不诚信知识行为,可以判定为是根源于德性的。

如果是无意造成的不诚信后果,从成因上须区分根源于德性的和根源于智性的。在多年的教学和学生指导实践中,我发现很多学生是由于不会学习或者学力不够才把论文做成雷同。问题在于他们在平日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我把这种不诚信后果成因称作“不知不知”。对根源于智性的论文不诚信后果,在责任裁量方而需要加以区分。我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做论文研究,但也不会请教。做学问是要问的,问学木身是具有道德性的。“问”木身与导师和学界发生道德性关联。首先是尊重,其次是负责,第三是合作,在彼此尊重与负责的相倚性联系中才有完善的论文形成。很多在职硕士学生在做论文的时候,并不知道自己的论文与导师之间息息相关:一般只知导师对自己负有指导责任,却意识不到学生对导师也负有责任。尊师爱学木身就是道德的知识行为表现,认真对待论文即对导师的尊重和负责的知识行为。学生请教导师知识和求知方法木身是智性知识行为,而请教的方式方法则直接与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关。礼貌谦逊尊重等等都在日常的“学问”之中点点滴滴地渗入师生关系之中。与学界间的学问关系亦具道德性。有些学生由于平常习惯于教师讲书木知识,批判性学习经历缺失,导致做论文不会通过质疑、批判和分析进行文献综述;不知道如何根据文献提出问题,不知道针对什么和依据什么解决问题,也不知道该领域该看谁的和哪些文献;很多文献拿过来就编辑到自己做的论文之中;对于导师提出的必读文献不认真研读,即不合作。目前大量存在的是这种由于不会学习而导致的不诚信后果。

在职研究生推荐

在职研究生

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,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。

在线提问
在职研究生报名

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,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。

点击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