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意思

发布时间:2022-11-16 15:42:09

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大伙头上都插着茱萸枝,其中偏偏少了一个人。此诗句出自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此诗主要表达的是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。

王维简介

王维(701年-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唐朝诗人、画家。王维出身河东王氏,于开元十九年(731年)状元及第。历官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。唐玄宗天宝年间,王维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安禄山攻陷长安时,王维被迫受伪职。长安收复后,被责授太子中允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故世称“王右丞”。

王维参禅悟理,学庄信道,诗、书、画、音乐等,以诗名盛于开元、天宝间,尤长五言,多咏山水田园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有“诗佛”之称[1]。书画特臻其妙,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[2]存诗400余首,代表诗作有《相思》、《山居秋暝》等。著作有《王右丞集》、《画学秘诀》。
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译文

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,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。

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,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。

赏析

王维这首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诗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一百二十八。下边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。

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,少年阶段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。这首诗便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。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、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,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。但千百年来,人们在作客他乡的状况下读这首诗,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。这种力量,首先来自它的朴质、深厚和高度的概括。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,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。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“独”、两个“异”字,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,在外越是孤独,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。在当时封建社会里,交通闭塞,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,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,因此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风土人情、生活习惯、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,因此,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,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。诗人平淡地叙述自身身在异乡,可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。

假如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,那么,诗人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“佳节”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,大伙在一起畅谈欢笑,而现在呢,诗人只身客居异地,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、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,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,并且越想越思念,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。这句写得自然质朴,如娓娓道来,也写出了很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,很具有代表性。

前两句,能够说是艺术创作的“直接法”。几乎不经任何迂回,而是直插核心,迅即形成高潮,出现警句。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,造成后劲不足。这首诗的后两句,假如顺着“佳节倍思亲”作直线式的,就不免蛇足;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,也很难办到。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:紧接着感情的激流,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,看似平静,实则更为深沉。

“遥知兄弟登高处”,诗人从直抒胸臆,转笔写到自身对亲人团聚的联想,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,身上插着茱萸,该是多么的快乐。假如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,倒能够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,可是,诗人在比较后写到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,而是自身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,因此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觉少了一个人,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。这就曲折有致,出乎常情。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,正是它的深厚处、妙处。

高中辅导机构推荐

简单学习网

简单学习网简单学习网是知名的中学辅导网站,提供高中学习机及高中视频资源,帮助全国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及成绩。

免费试听